(一)、心理康复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心理康复是运用系统的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出发,对患者的损伤、残疾和残障问题进行心理干预 ,以提高提高残疾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意义:心理康复对于帮助残疾人回复身体功能、克服障碍,以健康的心理黄台充分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由于身体或心理原因二出现的人格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伴随气候的人生历程。人格变化可能导致生活危机或其他精神危机,需停药心理干预才能使患者能够面对现实和未来发展,因此心理康复扮演着重要角色。第二,残疾人的一些生理功能异常或障碍如肌肉痉挛等也可以实用心理方法加以控制。第三,残疾人由于身体损伤导致的障碍会产生情绪和其他一些心理变化,这些均需要以心理康复保持健康。
(二)、运用心理治疗的方法:
心理治疗是心理医生运用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治疗患者的各种心理困扰,包括情绪、认知与行为等问题,多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心理重塑疗法、家庭治疗等方法进行干预性治疗,以解决患者所面对的心理障碍,减少焦虑、抑郁、恐慌等精神症状,改善患者的非适应社会的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格的正常成长,较好的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和很好的适应社会。
(三)心理康复的对象:
1、残疾人。
2、临床常见病症患者:疼痛、压疮、睡眠障碍、言语吞咽障碍、排泄障碍、性功能障碍等患者。
3、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帕金森等患者。
4、运动系统疾病患者:截肢后、骨折后患者。
5、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
6、代谢和营养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症患者。
7、其他疾病:烧伤患者、恶性肿瘤患者。
- 上一条: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
- 下一条: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 高血压 2024-07-30
- 关注卒中黄金时间,拯救生命脑细胞 2024-06-30
- 良肢位,你知道多少? 2024-03-30
- 缺钙有哪些身体信号?有哪些影响? 2024-02-28
- 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 202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