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病
概念:
疝,俗称"疝气",疝,指体内器官或器官的一部分离开正常的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其他部位。该病脑、胸部、腹部均可出现,以腹部最为常见,腹壁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
腹壁疝:指多由腹腔内压力增高或与腹壁组织结构薄弱联合作用,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薄弱、缺损区域或自然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的疾病。
分类:
腹壁疝分腹内疝与腹外疝两种,临床以腹外疝较为常见。
腹外疝又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脐疝、腹部切口疝、腰疝、闭孔疝及会阴疝等,以腹股沟疝最为常见。疝内容物多为小肠、大网膜、膀胱、卵巢等。
根据疝内容物是否容易被回纳,临床将壁部疝分为易复性疝、难复性疝、滑动性疝、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
腹外疝的典型症状:
轻者腹股沟区出现沉重感或钝性不适感,有时伴有肉眼可见的膨出。随着病情发展,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于站立、行走、咳嗽、负重、儿童哭闹时肿块明显,平卧或用手推时肿块减小或消失。
大的斜疝可掉入阴囊,巨大的斜疝不易还纳入腹。男性患者疝内容物多为小肠、大网膜、乙状结肠等;女性患者疝内容物除了为肠道外,也可以为卵巢、输卵管。
股疝内容物多为大网膜,常表现为不可回纳的腹股沟韧带下方包块,内容物为肠管时易导致肠梗阻及肠坏死。
脐疝:多见于婴幼儿,在小儿哭泣或便秘时脐部肿块突出,安静时疝块消失,很少发生嵌顿和绞窄。成人脐疝常出现于肝硬化等原因导致的大量腹水时,也可见于肥胖患者、妊娠后。
疝可能有哪些伴随症状?
1.腹股沟疝内容物为小肠、结肠时,可伴发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肠梗阻表现,疝内容物坏死伴感染时,疝局部可出现明显压痛乃至皮肤红肿。
2.小儿发生疝时,患儿会有啼哭、便秘、食欲不振等现象,阴囊疝太大时会引起行动不便。
3.嵌顿性疝严重者可出现疝内容物坏死、发热、血象升高等感染症状,还会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甚至休克。
4.食管裂孔疝较大时,可压迫心肺、纵隔、食管,产生气急、心悸、咳嗽、发绀、胸骨后食物停滞或吞咽困难等症状。
就医:如果腹部、会阴部出现无法解释的肿块或隆起,或者是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胸背部放射痛、腹痛、排便排气不畅等症状,请及时到普外科就医。
疝都有哪些手术治疗方式呢?
成人疝及绝大多数的儿童疝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才能获得治愈,目前不存在适用于所有疝的“金标准”手术方式,不同手术的优缺点各不相同,治疗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修补。
1.传统疝修补术:基本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缺点是: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拉感、疼痛等,复发率较高。更适用于急诊手术,术野可能存在污染情况时。
2.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外科治疗最主要的方法,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LIHR):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无局部牵拉感等优点。但手术费用高于开腹手术,常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
需要注意的是:嵌顿疝需进行急诊手术。
术后并发症
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伤口血清肿或血肿、尿潴留、膀胱损伤和浅表切口手术部位感染;而在疝修补术后较晚期发生的并发症包括:持续性腹股沟区疼痛及疝修补术后神经痛、睾丸并发症、深部切口或补片感染、疝复发,以及补片移位和侵蚀。
预后:
腹外疝在得到及时正确治疗后,大部分可以达到痊愈。若治疗不及时,疝增大影响生活,严重者出现嵌顿或绞窄,可导致肠坏死,甚至休克。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但术后有一定复发率,总体复发率为1%~2%。
日常我们都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1.通过改变饮食、戒烟、适当运动,避免受伤、负重、咳嗽、啼哭等,可以预防腹外疝与膈疝的发生。
2.对于疝相关手术后的患者,日常应注意舒解其情绪,保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3.手术的患者应注意清理伤口,关注伤口愈合情况,确保伤口干燥、清洁,防止出现感染;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若患者出现发烧、疼痛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4.防止出现便秘现象,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在术后3个月之内注意休息,戒烟戒酒。避免咳嗽、打喷嚏。
5.膈疝及腹部疝患者避免托举、推挤重物。
疝有哪些特殊注意事项?
1.膈疝及腹外疝患者避免用力,如非必要,不进行负重活动,减少弯腰。
2.因先天性腹壁结构缺陷导致的疝气难以预防,但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增加腹壁肌的力量,减少腹内压力和腹壁肌受力,以降低疝气发病率。
成人预防
1.避免托举、推挤重物;
2.少抽烟或戒烟,咳嗽可能会加速疝气的发生和发展;
3.少吃容易引起便秘、肠胃胀气的食物,如红薯、豆类等,多吃高纤维食物,如谷物杂粮、水果、青菜,多喝水;
4.保持健康的体重,适当运动。
婴幼儿预防
1.疝气可在婴儿期发生,因此应在该时期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腹股沟部或阴囊处是否有肿块,或是否存在时隐时现的包块,遇有疑问及时请教医生。
2.虽然男孩患疝多于女孩,但对女孩疝更要提高警惕,因为常有卵巢、输卵管进入疝囊。
3.避免将孩子的腹部包裹太紧,以免使腹内压增高。不要让孩子过早站立,以免肠管下坠形成疝。
4.改善孩子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不要让孩子用力解大便。
5.防止腹内压增高,要避免孩子大声咳嗽及啼哭,咳嗽较重的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吃些止咳药。
- 上一条:腹腔引流管的保护措施你get到了吗!
- 下一条:胆囊有结石了到底需不需要切除胆囊呢?
- 胆囊炎,应该怎么吃? 2025-04-30
- 关爱女神,“乳”比美丽 2025-03-08
- 揭开肝囊肿的面 2025-02-28
- D-二聚体结果代表什么 2025-01-31
- 阑尾小课堂开课啦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