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春季养生,就是指在春天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春季养生医事活动。
春季昼长夜短,是阳长阴消,天地俱生,万物欣欣向荣,万象更新的季节,气候变化以风为特点,风善行数变,乍暖还寒。春季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所以,春季养生首要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节制和宜达春阳之气,并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加以调摄,以保障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阴阳的平衡。
1、精神调养 春天可以使万物复苏,注入勃勃生机,同时也是一个“多事”的季节。春天属木,肝属木,肝在生理功能上主调畅气机,春季人的情绪易随万物生发而波动,出现情志抑郁、烦躁以怒、头昏目眩、胁肋胀痛等肝郁不舒及肝阳上亢等症状,易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因此,中医认为,春季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戒怒暴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类修要诀》)。总之,春之时精神愉快,气血调通,才能使一身阳气条达升发,充满生气。
2、起居调摄 春为四季之首,春季阳气萌动,万物复苏,气象更新。为适应这种自然与人体的变化的特点,中医认为应注意起居调摄。
(1)、室内空气宜清新:“树木花草栽庭院,空气新鲜人舒展。”每天室内开窗通风1-2次,每次半小时以上。春季气温日渐增高,为减少致病因子,应适当进行室内绿化。
(2)、夜卧早起:顺应昼长夜短特点,春季应坚持晚睡早起,晚21:00-22:00左右睡觉,早晨5:00-7:00点左右起床为宜。
(3)适当“春捂”:古代医学孙思邈曾说过“春天不可薄衣”。根据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衣着当求宽松舒展,柔软保暖,并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做到随气温变化而及时加减衣服,使身体适应春季气候变化的规律。
(4)、防“春困”:春时天气转暖,空气潮湿,人体阳气较易为湿气所困,故较易产生疲惫困乏症状,亦即“春困”。人们宜多进行户外活动,放松身体,呼吸新鲜空气,做到“广步于庭,被发缓行”。
3、饮食调理 春季阳气生发,生机盎然,但也是各种病菌和微生物繁殖、复苏的季节,疾病容易流行,合理的饮食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备急千金药方》载,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春季应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大枣、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利于发寒散邪,扶助阳气。此外,因“春困”脾气易乏,故饮食不宜过量,宜清淡、忌油腻。
4、运动调畅 万物复苏,春意盎然,人们宜进行户外运动。户外运动有利于人体故纳新,振奋人体阳气,化生气血津液,充养脏腑筋骨。一般选择能够达到一定运动量、能舒展筋骨,畅达气血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春季锻炼时应注意“五不宜”:不宜过早,太阳升起后再外出锻炼;不宜空腹,为防止脑血管意外,应在晨练前喝些热饮,以增加热量;不宜过露,运动后出汗忌脱衣服;运动不宜过剧,量力而行;不宜过急,锻炼前应做好放松运动,防止骤然运动发生意外。
5、疾病预防 春天是一个气候转变的过渡季节,天气变化无常,人体内的阴阳也应适时调整。由于气象要素的多变,在春天常引起许多疾病的复发或曾患新病。故有“百草回芽,旧病萌发”的说法。因此,在春季应根据不同情况,从各方面做好预防工作。春季需要预防的常见病有:冠心病、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及脑血管意外,慎防感冒。
上面说了这么多中医养生“秘籍”,大家如果违背了这些会怎么样呢?《皇帝内径》中说“逆之则伤肝”。所以春天养生非常重要。来吧朋友们从现在开始,爱护自己,重视健康,健康的身体是别人拿不走的财富。
- 上一条:【优秀论文展】初识肝血管瘤和脂肪肝
- 下一条:女性妇检检查的那些事
- 这五大习惯让你喜提哪吒同款黑眼圈! 2025-02-27
- 体检查出脂肪肝怎么办? 2025-01-26
-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2024-12-31
- 测血压是“男左女右”吗? 2024-11-28
- 打鼾是睡的香吗?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