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建立规范合理的骨科康复新模式和科学的共同发展。
开展骨科术前术后早期康复,建立骨科医师,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团队治疗的新模式,对积极推广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要求骨科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护士组成一个治疗小组,共同查房并制订患者手术和康复方案,使骨科手术治疗和功能康复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患者更快、更好、更有效、更全面地康复,并重返社会。康复治疗贯穿综合医院骨科干预的全程,包括入院后的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康复指导,以及出院后积极开展随访。
强强联合——骨科和康复科的强强联合,可以发挥各自专业,实现合作后的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制定骨科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临床路径,即时康复干预。
康复治疗是伤病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恢复各种功能必不可少的手段,其中骨科康复的治疗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延续。骨科康复治疗通过预防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行功能代偿或代替,达到恢复运动系统功能的目的。
目前大多数人忽视骨科术后的康复治疗,认为并不影响恢复。其实,骨科手术和术后康复是相辅相成的,即时的康复治疗能促进手术恢复、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手段。骨折手术后,要休息和制动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患者正常活动受到限制,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肌张力降低,长期不负重或部分负重可引起骨质脱钙,关节僵硬甚至挛缩,甚至遗留残疾,活动减少或制动还可造成术后并发症。如: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便秘、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长期制动与卧床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心里变化。如抑郁,悲观等均会妨碍术后恢复。这些均需要进行及时合理的康复处理才能得到改善。目前,尚未查到中国骨科患者术后康复的相关指南,这也是骨科患者术后康复医疗未能系统规范进行的主要原因。因此,制定有效可行的骨科患者术后康复临床路径,指导医护人员开展康复医疗工作,完善三级康复方案,确保每个骨科患者能即时获得保质保量的康复训练。
三、完善骨科医护人员康复培训体系。
在我国仅有为数不多的大学设有康复医学,而康复医疗人员的缺口巨大,因此有必要在大学学科规划中增加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培养,制定医护人员在康复知识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尽早完善骨科医护人员的培训体系。提高骨科康复专业从业人员整体职业水准。
康复医疗是骨科患者整体治疗中一个重要环节,提高康复的干预,将人才、物资、服务、器材的价值统一整合,令医疗服务更流畅,是当前极待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完整的骨科康复管理及流程,提高专业素养,使骨科整体价值链也得到改善。良好的疗效将会增加正面反馈,进一步提升医院的品牌形象,患者、医疗人员和医院都将受益。
康复医学在骨科方面的发展还需各位康复医疗人员用心挖掘,特别是各科之间的配合,科室之间的无缝对接是推动骨科康复发展的润滑剂。这片未开垦的土地——骨科康复,需要康复医疗人员抓住机遇,把握方向,努力开发,为医疗行业创造一片绿洲。
- 上一条:心肺康复训练 让你的发动机健康运转
- 下一条:西安高新医院成功举办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
- 喜报!西安高新医院康复医学科获批市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 2024-11-21
-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精准化预测多中心研究质控会议 2024-07-13
- 3月科室动态 2024-03-30
- 郭月萍主任为病患做健康宣教 2024-01-31
-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智能康复专业委员会在西安高新医院正式成立 202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