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是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增高。骨质疏松是怎么发生的?
骨骼的质量在人的一生中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更新,以新骨取代旧骨的过程,这样有助于保持骨骼的强健。从出生到成年,骨骼都在不断的生长和强化,在20-30岁达到骨量巅峰。随着年龄增长,当新骨制造跟不上旧骨流失的速度,就会造成骨量流失,导致骨质疏松。
2018年由国家卫健委牵头的一项中国居民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总体患病率19.2%,其中男性患病率6%,女性患病率32.1%。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总体患病率32%,其中男性患病率10.7%,女性患病率51.6%。而且,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他们是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危人群,50岁以上低骨量人群占46.4%。
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骨折,50岁以上人群中,约1/3女性和1/5男性可能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已经超过了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及前列腺癌的发生率。
老年人一旦发生脊柱和髋部骨折(大腿骨折)后,长时间卧床不起,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如褥疮、脑血栓、坠积性肺炎等,严重影响健康,威胁生命。尤其以髋部骨折危害最大。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后,致残率达到50%,一年内死亡率高达20%-30%,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早期骨质疏松症患者并无临床症状,不会有任何不适感,随着疾病进展,病情加重,主要表现为腰背痛、驼背、身材变矮和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轻微暴力如跌跤,坐车颠簸、咳嗽,弯腰都可能引起骨折。一旦发生这些情况,提示我们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症,要积极寻求医生帮助。
骨骼强度的变化往往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时候就已经发生!在骨质疏松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能感知到的不适,容易被我们忽视,很多人在发生骨折后才意识到骨质疏松的存在。所以常常被称为“静悄悄的杀手”。
骨质疏松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不治疗会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并发症,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会导致骨折,并且骨折后的手术难度比一般人群高,再次骨折风险高,所以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由于骨质疏松起病隐匿,并且随着年龄增长,骨量流失不可避免,所以预防骨质疏松,拥有健康的晚年生活就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骨骼健康意识,主动去检查,去发现,去治疗!
- 骨质疏松的自我管理和防护 2025-03-31
- 保护膝盖 2025-03-02
-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2024-12-28
- 保护习惯的运动,您做对了吗 2024-11-30
- 骨质疏松的三级预防与如何缓解骨质流失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