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固定物,是否要拆取?
大多系金属材质,对人体来说总归是异物。因此,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时内固定物就应该取出来了。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3种情形,建议取
事实上,内固定物是否取,需要因不同情况而定。
1.儿童体内的内固定物。儿童由于年龄太小,骨骼系统正在发育,放在体内的内固定物因为有可能会影响到骨的发育和形态,所以建议取出。
2.内固定物触及到了皮肤,导致疼痛。有些部位皮包骨头,比如肘关节、锁骨、踝关节、膝关节前方等,这里的骨折,放上内固定物之后,
皮肤下面就是内固定物,很容易在日后发生问题。比如膝盖前方髌骨的内固定可能会影响到跪地的动作,而肘关节后方的钢板可能会在弯
曲胳膊肘时顶到皮肤。所以这些皮包骨头部位的内固定物如果已经产生了疼痛的症状,就要取出。就算现在还没有症状,但是预计在患者
的预期生命里或者结合患者的自身工作性质可能以后会造成影响的,也应该取出。
3.出现感染、皮肤溃烂、内固定物外露。这种情况说明此处的软组织已经出现问题,很可能已经感染或者即将出现感染,如果X片显示骨折
已经愈合,最好立即取出内固定物,以便很好的控制感染。
3种情形,不建议取
1.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且固定物又无明显影响的,通常可以让内固定物留在原处不动。
2.内固定物置于容易发生血管或神经损伤的部位。比如肱骨干、桡骨干、肘前侧、骨盆,这些部位的钢板大多紧邻血管神经,解剖复杂,
再加上已经手术过一次,骨折部位周围的肌肉软组织满是瘢痕,解剖层次还不如刚骨折时候清晰。手术损伤血管神经的风险比放内固定物
时候还要大,所以尽量不要取。
3.在体内放置时间过长。内固定物在体内放置时间越长,金属钢板和螺钉之间越容易出现问题,加上周围的骨痂已经牢固包绕钢板生长,
再加上十几年前上钢板所用的配套器械早已更新换代,这种钢板取起来特别容易出现滑丝、断钉和取钉困难的情况。除非逼不得已,否则不要取。
总结:对于广大患者来说,内固定物取出以后才能算是骨折治疗的真正结束。然而,我们如果想要取出内固定物,必须了解取出内固定物的效用和危险。
取内固定物前必须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骨折已经完全愈合,结合最新的影像学资料和病历了解内固定物的目前情况和位置。
- 上一条:氨甲环酸在骨科围术期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下一条: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 走路时膝盖突然“软”一下,警惕疾病的信号! 2025-04-13
- 三个动作教你自测半月板是否受伤! 2025-03-27
- 老年人跌倒该如何处理? 2025-02-23
- 2024年总结表彰 2025-01-25
- 老年人关节骨折 202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