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古城西安一直被雨水笼罩,气温逐渐降低,很多的皮肤疾病也相继出现,尤其是“冷接触性荨麻疹”,更容易发生在小朋友的身上。那么得了荨麻疹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什么是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约20%的患者伴有血管性水肿。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天发作或间歇发作,持续时间>6周。
为什么会得荨麻疹?
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依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
①外源性
外源性原因多为一过性,如物理因素(摩擦、压力、冷、热、日光照射等)、食物(动物蛋白如鱼虾类、蛋类等,蔬菜或水果类如柠檬、芒果、西红柿等,以及酒、饮料等)、腐败食物和食品添加剂等、药物(免疫介导的如青霉素、磺胺类、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非免疫介导的肥大细胞释放剂如吗啡、可待因、阿司匹林等)、植入物(人工关节、吻合器、心脏瓣膜、骨科用钢板或钢钉及节育器等)等。
②内源性
内源性原因多为持续性,包括慢性隐匿性感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少数患者可能是重要的因素)、劳累、维生素D缺乏或精神紧张、针对IgE或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免疫反应以及慢性疾病如 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淋巴瘤、白血病、 炎症性肠病等。
得了荨麻疹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荨麻疹临床表现为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发作形式多样,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多伴有瘙痒。病情严重的急性荨麻疹还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及喉梗阻等全身症状。按照发病模式,结合临床表现,可将荨麻疹进行临床分类,具体见下表。
得了荨麻疹后要怎么治疗?
一般治疗:
①去除病因:发生荨麻疹后应力求找到引起发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如药物引起者应停用过敏药物;食物过敏者,找出过敏食物后,不要再吃这种食物等。
②避免诱发因素:如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应遵循安全、有效和规律使用的原则,旨在完全控制荨麻疹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应根据病情和对治疗的反应制定并调整治疗方案。
(1)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常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包括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阿伐斯汀、依巴斯汀、依匹斯汀、咪唑斯汀、苯磺贝他斯汀、奥洛他定等。
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同样也是治疗儿童荨麻疹的首选药物。这一类的药物的疗效更好,在治疗剂量下很少有中枢镇静作用和认知力的下降,尤其对于需要学习的儿童,应尽量选择这类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西替利嗪和地氯雷他定可用于1岁以上儿童,左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可用于2岁以上儿童,以下为具体用法:
①西替利嗪滴剂:口服,不能用于滴鼻。建议成年人及1岁以上儿童可以使用。成人及6岁以上儿童推荐剂量为每天10mg,2~6岁儿童每天5mg,每天分1~2次服用均可;1~2岁儿童建议早晚各2.5mg。1岁以下儿童使用本药的临床证据尚不充分,如需使用,请遵医嘱谨慎使用。
②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成年人和12岁以上儿童每次5mg,6~11岁儿童每次2.5mg,1~5岁儿童每次1.25mg,均为每日1次。
③左西替利嗪片:口服,成人及6岁以上儿童每次5mg,2~6岁儿童每次2.5mg,均为每日1次。
④氯雷他定片/糖浆:口服,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每次10mg,每天1次;2~12岁儿童,体重>30kg时和成人剂量一样,体重≤30kg则每次5mg,每天1次。
(2)在明确并去除病因以及口服抗组胺药不能有效控制症状时,可选择糖皮质激素:泼尼松30~40mg/d,口服4~5d后停药。
1、远离发病因素:如果怀疑发病原因为某种食物,可通过食物日记的方式,逐次排除,寻找可能的食物并加以避免。
2、保持身心健康:荨麻疹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少熬夜,保证作息正常、睡眠充足,适量运动,减轻身心压力。
3、避免皮肤额外刺激:建议穿着宽松衣服,少佩戴手环或项链等、避免冲泡高温热水澡,以免皮肤遭受额外刺激。
4、遵循医嘱:由于慢性荨麻疹治疗周期比较长,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增减、停用或更换药物。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你了解吗? 2025-04-24
- 儿童使用益生菌需谨慎,不要盲目跟风,说补就补! 2025-04-24
- 药疹,不容忽视的用药“警报” 2025-04-02
- 餐后低血压:被忽视的隐形健康杀手 2025-04-02
- 节后“富贵病”---警惕痛风急性发作 202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