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炎热的夏季过后,阵阵凉风送来了秋意,秋季作为一个过渡性季节,从炎热变为阴凉,又慢慢从阴凉变为寒冷。随着气温的不断变化,空气中的水分逐渐降低,昼夜温差也随之增大,在冷热的交替中,人体会产生免疫力低下、代谢功能下降、反应迟钝,嗜睡、内分泌紊乱等表现。因此,在立秋后人体的保护屏障较为脆弱,是疾病的高发期,在立秋后,有哪些疾病容易发生,又该如何预防这些疾病呢?
一、秋燥
入秋后降雨减少,天高物燥,容易出现干咳少痰、鼻咽干燥、口渴、便秘等表现,进而诱发感冒、鼻炎等诸多感染性疾病。在饮食方面,适宜食用滋阴补阳的食品,例如多吃些香蕉、葡萄、梨银耳、蔬菜等滋润型蔬果,多喝开水与汤类食品,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易燥的食物,早睡早起,养阴润肺。
二、胃肠道疾病
秋季天气转凉,病菌等会加快繁殖,导致食物腐败速度加快,人如果误食病菌感染类食物,容易引起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疾病。不注重生活与饮食健康,还会引发胃肠道疾病,例如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秋季适宜滋养脾胃,防止胃肠道疾病复发,饮食应以清淡、温热、素食为主,减少吃生冷、坚硬、辛辣的食物。
三、呼吸道疾病
秋季天气变凉,昼夜温差增加,呼吸道黏膜随之受到冷热交替刺激,人体抵抗力也逐渐减弱,是伤风感冒的高发期,诱发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等疾病,俗语常说的“春捂秋冻”,既是预防秋季感冒的正确规律,注意添加衣物保暖,增加户外锻炼,多吃果蔬,增加人体代谢功能。
四、心血管疾病
随着秋季天气变冷,人体皮下组织的血管收缩,因此血管的阻力开始加大,高血压等症状逐渐增多,冷空气也会让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心脏血液的供给,导致心肌梗塞和心绞痛的发生。因此,心血管病人应该坚持服用药物,积极进行体育锻炼,预防感冒等疾病发生,避免诱发心血管疾病。
五、传染类疾病
1、流行感冒
由流行性感冒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传播力较强,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烧、浑身乏力以及酸痛、呼吸道炎症、咽痛等,应多喝水、多注意、经常冲洗鼻子、常通风、加强锻炼身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疱疹性咽炎
疱疹性咽炎是由肠道性病毒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头痛、咽痛、高热、四肢乏力、厌食、吞咽困难等,要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保暖、保持肠胃畅通。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应该及时就医,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传染性强,大多数患者发病急,伴随头痛、咽痛、发热、畏寒等症状,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咀嚼时多有疼痛,接种疫苗是预防腮腺炎的关键手段。
秋季是疾病的高发期,应当遵循生活规律,多吃清滋阴的食品,多进行户外活动,保持强健体魄。
- 上一条:高脂血症的防治
- 下一条:怀疑自己得了乳腺增生怎么办?
- 这五大习惯让你喜提哪吒同款黑眼圈! 2025-02-27
- 体检查出脂肪肝怎么办? 2025-01-26
-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2024-12-31
- 测血压是“男左女右”吗? 2024-11-28
- 打鼾是睡的香吗?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