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 是指血糖比正常人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中间过渡状态。
由于患者这个阶段的糖代谢紊乱比较轻,治疗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血糖在短期内变化不是太大,因此,可以每半个月到 1 个月复查 1 次,每次检测餐前及餐后 2 小时两个时间点的血糖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前期患者往往最先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后才出现空腹血糖升高,因此,为了避免漏诊,对糖尿病前期的筛查和监测不能只查空腹血糖,一定要查餐后血糖。
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首先要做的是全面了解患者血糖的变化情况,这一方面是评估病情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科学指导临床用药。
对严重高血糖患者,通常需要连续数日给病人检测 8 点血糖谱,包括三餐前、三餐后 2 小时、睡前及凌晨(一般为 2 ~ 3 时)血糖。待患者血糖控制平稳以后,再逐渐减少血糖监测的频次,可以每周选择其中的 1 ~ 2 天,每天查 4 次(空腹及三餐后 2 小时)或 2 次(餐前及餐后 2 小时)血糖。
1 型糖尿病以及某些胰岛功能近乎衰竭的晚期 2 型糖尿病患者。其特点是血糖忽高忽低、大幅波动,低血糖风险高,血糖控制难度大。
为确保治疗安全,往往需要对这类患者加大血糖监测的力度,建议每天查一次全天 8 点血糖谱,包括三餐前、三餐后 2 小时、睡前及凌晨 3 点,当然,若能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最好。
为了明确空腹高血糖的原因(究竟是「黎明现象」还是「Somogyi 效应 」?), 监测凌晨血糖自是必不可少的。
「孕妇糖尿病」(妊娠合并糖尿病)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怀孕前就已存在糖尿病,叫「糖尿病合并妊娠」;还一种情况是怀孕以后才得的糖尿病,叫「妊娠糖尿病」。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属于高危妊娠,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
妊娠期的血糖控制目标是:空腹及餐前血糖:3.3 ~ 5.3 mmol/L;餐后 2 小时:4.4 ~ 6.7 mmol/L;夜间血糖不低于 3.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 5.5%。
「孕妇糖尿病」一般要求每天测 4 次血糖(即空腹及三餐后 2 小时),对采用胰岛素治疗且血糖不稳定的患者,还要增加血糖监测的频次,包括三餐前、三餐后 2 小时、夜间及凌晨血糖。
- 上一条:怎么吃西瓜才能血糖不高?
- 下一条:隐藏高脂食物
- 妊娠期糖尿病 2024-11-06
- 糖尿病怎么运动 2024-08-29
- 你都知道哪些饮食? 2023-01-31
- 秋冬季节糖友皮肤瘙痒怎么办 2022-12-06
- OSA与糖尿病 202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