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010 | “纸上谈兵”的骨科匠人『高新人』vol.010
乐此不疲 将骨折微创进行到底
西安高新医院
西安高新医院创伤骨科治疗的“大”与“小”杨鹏,第四军医大学医学博士,现任西安高新医院骨科一病区主任,从事骨科专业16年。擅长骨盆、髋臼及关节周围复杂病例的手术治疗;各类骨折微创治疗;髋、膝关节置换;柱外伤及疾病的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手术及脊柱内镜手术。他是同行眼目中“行走的教科书”,是科室成员心中最崇拜的偶像;
#随时能脱稿演讲专业范儿十足#是大家给他贴上的标签。/乐于“纸上谈兵”和拒绝临时抱佛脚竟是同一人 /古人云“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要想格物致知,就需要不断地思考、探索和实践。我们面对学习如此,对待工作也亦然如此。杨鹏就是把这种态度刻在骨子里的人。“我的第一台主刀手术,来得其实很突然,但是我一点都不害怕。那是我刚参加工作的那一年,我像往常一样跟手术,上手术台后,护士把刀递给了主任,而主任刀柄一转递给了我。我反应了好几秒,才明白原来是让我来”,这场意外地“加戏”让他措手不及,但他知道,这不是突如其来的考试,而是对自己“格物”成果的证明。首台手术的机会虽然来得意外,但却跟一个近乎执拗的习惯脱不开关系。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即使是协助,杨鹏也会提前一天预习,把和手术相关的重点、难点查清楚。那个时候媒介传播不发达,他只能从书缝中寻找想要的答案,书里也没有就从自己身上摸或者看模型,直到参透为止。如今媒介发达,到达知识的时间仅在一夕之间,我在西安高新医院的医生办公室,仍然看的到捧起书本潜心钻研的他,这个一袭白衣,神情从容,举止纾缓的博学医者。如果生命再重来一次,我不知道杨鹏会不会选择从医,让自己的生命和一把手术刀紧紧连在一起。从拿起手术刀的那一刻起,他便知道,只有不回避“死”,才有机会了解“生”。正确的道路通往生命,通往阳光。骨科大夫的工作,是技术活儿,是脑力活儿,更是经验活儿,要打有准备之仗。即使如今对各种病状了然于胸,但他仍然保持着提前预习的习惯。每一次拿起手术刀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需要尽可能多的挖掘细节,总结经验。这样即使面对疑症难症,也会游刃有余,不至于獐麇马乱。于是,“纸上谈兵”成了他的日常,拒绝临时抱佛脚成为了他守护患者的方式。/他能看见老年创伤者心上的伤/每一个老人,就是一段历史。阅读过的段段人生史也成了杨鹏口中“从医是件幸运事”的佐证。他从事骨科专业16年,主刀各类骨科手术近7000例,其中完成老年(≥65岁)高危人群创伤手术超1000余例。就是这样年复一年的积累,让他阅尽人生百态,与无数痛苦呻吟的老人一起顽强抵抗过,与无数血肉模糊的碎片“谈判”过。老年人经历骨折后他们难在哪里?他们的创伤和年轻人又有什么不同?杨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对于轻人来说治骨折本身就可以了,但老年人有许多问题需要关注:老年人也许会有很多内科合并症、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问题、营养问题……以及如何预防老年人发生骨折,骨折之后又如何预防再骨折?这其中满是学问,是一个极其庞杂的大课题。曾经,西安高新医院骨科一病区接诊了一位
84岁髋部骨折的的老人。与以往不同的是,老人家才做完肠梗阻手术不久,处在肠道恢复期。加之骨折钻心般疼痛,让一米七几的老人,瘦到了80斤。病重时老人情绪低落,目光涣散,在生死边缘挣扎。患者知其难,医生更知其难,但医者的细腻和勇气不减。杨鹏透过医学影像,执起手术刀,在瘦骨嶙峋的身体上,划开3公分的切口……
- 上一条:转子间骨折
- 下一条:骨一科杨主任团队日常培训强素质
- 骨质疏松的自我管理和防护 2025-03-31
- 保护膝盖 2025-03-02
-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2024-12-28
- 保护习惯的运动,您做对了吗 2024-11-30
- 骨质疏松的三级预防与如何缓解骨质流失 2024-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