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西安高新医院官方网站!

西安高新医院

急诊、急救电话:88330120 导医台电话:88330116 行风建设、服务态度:88335155
医疗质量:88332281 护理质量:88332121 医疗收费:88330130
体检咨询:88330230 门诊咨询:88335088 国际部门诊:88330088 儿童保健:88330132
服务热线:029-96999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88333222
当前位置首页 > 临床科室 > 口腔科 > 科普知识
29 01.2021

什么?不吃糖也会虫牙!

来源:西安高新医院有限公司   点击:3801     打印

前几天接诊了一位两岁半的小朋友。孩子妈妈说,我们不吃糖,每天都刷牙,怎么还会虫牙呢?
确实,不吃糖也可能会虫牙!
我们都知道吃糖容易虫牙,那糖是怎么破坏我们的牙齿的呢?
简单来说就是牙齿表面的细菌团体,利用食物中的糖产生酸性物质,酸性物质在局部不断的聚集,局部ph值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牙体硬组织脱矿,逐渐形成龋洞。
研究表明,饮食中的蔗糖含量增加,龋病发病亦随之迅速增加。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各种碳水化合物中,蔗糖导致平滑面龋的能力最强。其它碳水化合物如麦芽糖、乳糖、果糖和葡萄糖也能被口腔细菌利用产生有机酸,但产酸能力低于蔗糖。单糖和双糖容易被致龋菌代谢,多糖类物质如淀粉,糊精等一般不易被细菌利用。

为什么不吃糖还会虫牙呢?
我们通常说的糖是指,棒棒糖,水果糖,巧克力,奶糖等主要成分是蔗糖的食物。不吃这类糖,就不会摄入糖了吗?
糖还可以作为很多再加工食品的配料。比如甜点,蛋糕,面包,饼干,酸奶,饮料,蜜饯,花生酱等等。而这些食物恰恰是儿童喜欢的食物。
我们来看一下一些再加工食品的配料,几乎都含有白砂糖。

 

而这些食物又是儿童非常喜爱的。
这就是为什么不吃糖还容易虫牙的其中一个原因了。

食物的性状也会影响患龋的几率
随着人类的进化,食物逐渐精细,精细碳水化合物和食糖摄入量增加,即增加了龋病的发病机会。对人类的观察也证实,蔗糖的致龋能力最强,但若以1:1比例将淀粉与蔗糖混合食用,其致龋能力超过蔗糖。推测原因可能是,混合食物更具黏性不易清除。精细食物如饼干、面包、蛋糕等,除了含有糖,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比较黏,容易长时间的粘附在牙面上。给细菌提供一个很好的能量来源。比单独吃糖还容易致龋。
此外精细食物不需要过多的咀嚼。而咀嚼本身也能起到一定清洁牙齿,促进颌骨发育的作用。粗制食物不易附着于牙面,进食粗制食物如玉米,粗粮等需要更多的咀嚼和牙齿的研磨,对牙面有不同程度的清洁作用,因此有一定的抗龋能力。果汁和新鲜的水果相比,果汁容易致龋。相比各种糊状泥状的食物,多进食芹菜,胡萝卜等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有利于防龋。

进食频率也是影响患龋的一个重要因素
碳水化合物对龋病发病的影响受到一个主要因素的调控,即进食频率。进食次数越多,龋病活跃性越显著。进食频率促进龋病活跃性的原因是其对细菌代谢的影响所致,进食频率高能更恒定的为口腔微生物提供能量。如果有些人因为特殊情况,需要频繁进食,从预防龋病的角度出发,应该选用不易致龋的食品。
几乎所有的婴幼儿一天当中除了三顿正餐都要进行加餐,甚至有的婴幼儿一天当中只要清醒,几乎都在进食。这样口腔就一直处于一个 低PH值得状态。
我们来看看频繁进食时口腔PH值得变化情况。

 


上图表示进食后10分钟内口腔PH值降到最低,如果停止进食,因为唾液的冲刷作用,PH值会逐渐升高
 

 
上图表示如果频繁进食口腔PH值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


从饮食方面怎么做可以更好的预防虫牙呢?
  1.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再加工食品;
  2. 平衡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
  3. 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少吃精细的食物;
  4. 少进食黏性食物;
  5. 控制进食频率,如果要加餐选择低糖含量的食物;
  6.  进食后及时漱口,多喝水。


 


医院简介| 医保专区| 健康体检专区| 公益救助专区 联系我们

急诊、急救电话:88330120 导医台电话:88330116 行风建设、服务态度:88335155
医疗质量:88332281 护理质量:88332121 医疗收费:88330130
体检咨询:88330230 门诊咨询:88335088 国际部门诊:88330088 儿童保健:88330132
服务热线:029-96999
Copyright @ 2018  西安高新医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陕卫网审[2010]第0081号  陕ICP备13001315号-1
ICP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XA10860S;XA10857S  地址:西安市团结南路16号
管理员信箱:webmaster@gxyy.cn  西公网安备61019002000059号  技术支持:动力无限

西安工商
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订阅号微信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公众号互联网医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