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高血糖可怕,认为低血糖了吃块饼干或糖块就可以缓解,可实际上,低血糖不仅可导致不适还会有生命危险,应该引起特别注意。
不同人群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不同
由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风险更高、危害更大,因此非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不一样的,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标准是血糖<2.8 mmol/L,而糖尿病患者血糖<3.9 mmol/L 就是低血糖。
低血糖往往比高血糖更凶险
对于高血糖的危害患者都比较清楚,也非常重视。相比之下,对于低血糖的严重危害却往往不够重视。
轻度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饥饿感、头昏眼花、心慌手颤、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
由于葡萄糖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
老年人低血糖还易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此外,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慢性低血糖可降低认知能力,导致智力下降及老年性痴呆。
如何有效的区分低血糖症的病因
首先,低血糖症主要分为两大类:空腹低血糖和餐后低血糖。如果能够准确把握症状发生的时间点,对明确病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否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或是“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在我国的患病率高达10.4%,隐匿性糖尿病人约60%。由于胰岛素的不适当分泌,低血糖症成为这类患者的早期表现。
再者,详细记录既往的病史,保存诊疗档案。特别是发病时间长、多次就诊的患者,能够提供完整的医疗记录,有助于指引医生病因。
最后,密切观察,定期随访。如能把这些信息收集并及时反馈给医生,也许问题就能被剥丝抽茧,迎刃而解。
关于可能引起低血糖的药物
低血糖听上去这么危险,那是不是降糖药物都不敢随便吃了?
当然不是,血糖还是要控制的,否则高血糖也会有长期的危害;而且也不是所有的降糖药物都容易引起低血糖。
其中最有可能引起低血糖的是胰岛素、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瑞格列奈)。这些药物应特别注意用药的时间、剂量,遵医嘱用药,不要随意增减剂量,规律饮食,尤其注意避免餐前用完药后却未按时用餐的情况。
而其他种类的降糖药(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罗格列酮)低血糖风险相对较低,较新型的降糖药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如利格列汀、西格列汀等)、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的低血糖风险也较低。这些药物单独使用通常不会引起低血糖,但要注意当几种降糖药联合使用时,会增加低血糖风险。
除降糖药外,还有些药也会轻微增加低血糖风险,例如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如司来吉兰)、喹诺酮类抗菌药(如左氧氟沙星)、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降脂药非诺贝特、ACEI类降压药(如雷米普利),这些药对于普通人影响不大,但低血糖风险高的糖尿病患者加用这些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低血糖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规律,定时定量进食,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务必及时进食。
加强血糖监测
加强血糖监测,特别是在刚刚调整降糖药物品种或剂量之后,以便及时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运动注意
运动前应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运动量不宜过大,每天运动量应固定,外出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
用药注意
用药务必遵医嘱,不自行增减药量,每次用药前核对药品及剂量,特别是胰岛素。
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饮酒尤其是空腹饮酒可导致低血糖风险增加,因此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 “轻断食”“戒晚餐”“断碳水”,真的管用吗?国家新版减肥指南来了! 2025-01-23
- 职业病防治小知识 2024-12-31
- 世界艾滋病日系列科普丨艾滋病可否治愈?如何预防? 2024-11-29
- 2024年世界卒中日——体医融合,战胜卒中 2024-10-31
- 远离狂犬病,规避预防误区! 202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