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冬季是心梗的高发季节。可您是否知道,夏季也是心梗的高发季节?
近期我院急诊科-心内科心梗病人明显增多,而且以年轻人居多,最小的有30岁的男性患者。
那么,夏季为什么发生急性心梗?心梗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心梗的症状都有哪些?高危人群又该如何预防?咱们今天就一起来说说这些问题。
1.夏季室外温度较高,当人体进入空调、风扇等低温环境或大量喝冰镇饮料、吃冷饮、洗冷水澡、游泳时,剧烈的温度变化会造成人体内外温差显著增加,由此很容易诱发冠状动脉反射性痉挛,血管收缩,心肌供血减少,心肌缺血、坏死。
2.夏季温度升高,人们情绪容易激动,而且很多人喜欢在夏天的时候撸串、喝啤酒,睡眠质量受到影响,一旦遇到冷刺激,多方共同作用下,很容易造成人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液高凝,血小板激活,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3.夏季温度高,人体出汗较多,大量出汗后造成结果是体内严重脱水。一些市民夏季不注意饮食卫生,或过度贪凉,易发生腹泻,造成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血液粘稠度增加,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及冠心病的患者如果不注意补充水分,最终很容易发展成心肌梗死。
三类人群是夏季心梗高危人群
1第一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人们,肥胖、吸烟、高龄、早发猝死家族史等的人们,特别是既往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是心梗的高危人群;
2第二类:夏季气温炎热,新陈代谢旺盛,青年人在夏季出汗较多容易大量脱水,造成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喜食冷饮,贪凉,由此可能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
3第三类:既往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的青年人,工作压力大、熬夜、交感张力高的人群,也易发生心肌梗死。
什么样的症状必须怀疑心梗?现在不典型病例增多,很多患者并不是以胸痛、心慌典型症状出现的心梗。更多患者表现并不典型。
1.胸痛、胸闷患者;2.腹痛、腰痛的患者;3.颈部颌面部疼痛的患者均有心梗的可能
所以腹痛患者、腰背部痛患者;颌面颈部疼痛患者均应该排除心梗的可能!
患者本人及家属应做到以下几点:
及时、迅速拨打120急救热线,并保持电话通畅!
选择平卧位;呼吸困难时选择坐位
患者如既往有明确的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病史时,可立即嚼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药物。如果没有此类药物,120急救车里有备。
患者如出现心原性休克或猝死,患者家属应配合医务工作者予以就地心肺复苏,联系上级医院,予以进一步救治,争取救命的黄金120分钟。
夏季心梗的主要预防措施:
保持平和的心态:夏天容易导致交感张力增高,引起血压、心率的快速变化,增加心肌耗用,诱发斑块破裂,应当避免情绪激动。
合理使用空调: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不要一味贪凉。
避免大量吸烟及吃冷饮:食用大量冷饮,包括饮料、啤酒、冰糕等,亦容易诱发冠脉痉挛,导致心梗发生。
及时饮水:及时充分的补充水分,可以保证充足血容量,避免因血液黏稠度增高诱发心肌梗死。
健康生活方式: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维护正常的血管机能,运动以心情舒畅、不感到疲惫为准;运动不要过早过强,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劳逸结合。
饮食清淡:清淡饮食可以减少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风险。新鲜的蔬菜、水果、粗粮等含有天然的抗氧化成分,能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合理用药:合理用药对冠心病患者尤为重要,如阿司匹林、降压药等,切莫因为没有症状或怕麻烦而自行停用必须的药物。
高新医院胸痛中心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建设,通过胸痛中心,患者在120救护车里均可以得到早期诊断,心电图通过微信传回院内,院内早期可以诊断并做好抢救和介入准备。个别自行来医院的患者,应当信任医生,配合医生诊疗活动,尤其是腹痛、腰背痛的患者,在某些疾病的(如胆囊结石、输尿管结石剧痛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发生心梗!)。
- 蛇咬伤了怎么办? 2020-05-27
- 为什么摔了一跤,到医院要做CT? 2020-04-26
- SARS又来了么? 2020-01-09
- SARS又来了么? 2020-01-09
- SARS又来了么? 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