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卒中后抑郁"的科普讲座
2019年5月23日,何宏主任就“脑卒中后抑郁”在临床心理科,开展了相关的知识科普讲座,患者和家属纷纷前来临听。
在开始演讲的同时,何宏主任先对于“脑卒中”进行了相关的讲解。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通过简答的讲解,进一步走进到本次演讲的正轨。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抑郁的一种特殊类型。PSD表现为一系列抑郁症状(以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综合征)和相应躯体症状的综合征。
临床特点:①患者一般并不主动叙述或掩饰自己情绪的不良体验,多以失眠、疼痛、消化道症状、流泪、遗忘等躯体症状为主诉;②有些表现为依从性差,导致卒中症状加重或经久不愈;③由于PSD患者常伴随一定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表现为执行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④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多为轻中度抑郁,常伴发焦虑或者躯体化症状。PSD可以发生在卒中急性期及康复期的任何阶段,常见于卒中后1年内,所有卒中后患者均应该考虑发生PSD的可能性。由于评估PSD的最佳时间尚未确定,故PSD筛查建议在卒中后的多个不同阶段进行。特别是在病情反复(如急性加重或经久不愈)或治疗地点变更(如从急性治疗地点到康复治疗地点或在回归社会前)的时候,重复筛查是十分必要的。
应对PSD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包括卒中后生存状态、功能依赖、认知损害、既往抑郁史、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若有2个及以上的风险因素则容易发生PSD。
药物治疗原则: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复发为目标;在个体化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因素(如癫痫、跌倒和谵妄)及药物的不良反应选择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应监控和评估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疗效、不良反应、症状的变化等。物理治疗:电针-经络氧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症状较重严重影响卒中康复、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者、心理治疗疗效不佳者,可考虑药物治疗和(或)联合心理治疗。
通过本次讲座,病人和家属都表示受益匪浅,本次讲座也达到了相应的意义。
- 上一条:主题演讲-《进食障碍》
- 下一条:开展“疾病护理与健康宣教“”科普讲座
- 临床心理科团体活动开始招募啦 2023-11-01
-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情绪波动的变化 2023-09-30
- 压力缓解小技巧 2023-08-31
- 认识抑郁症 2023-07-31
- 购物成瘾如何治疗呢? 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