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来势汹汹,面对关乎生命的大事,我们自然会感到焦虑和恐慌——这是极自然的:危机不只影响身体,也必然会带来糟糕的情绪。这篇文章,给身处疫情中的普通人、医护人员、病患、家属,希望这些心理自助方法在在疫情发展期间对你有帮助。
居家隔离期间,如何有效地稳定自己的情绪?
物理隔离,心不隔离,我们可以:
1、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保持与外界的沟通,理性获取权威来源的内、外部资讯,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2、充分理解暂时的隔离是为了未来更重要的健康,平和心态,不抱怨、不生气,如果要隔离,那就愉快地接受吧。
3、保持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络,获取鼓励和支持。
4、不轻信谣言,自我鼓励,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
5、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用居家隔离的时间稳定好自己的情绪以及给自己充分的时间休息和调整心身。
被医院隔离了,该怎么办?
1、通过获取积极、专业、确定的、权威的信息,减少恐慌:不过分关注疫情信息,多注意每日资讯中的正面信息。留意事实和数据,根据事实,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例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医疗方法的进展、新的药物等)。
2、认识到自己也属于社会支持帮助的对象,消除对疾病的耻感:面对疫情可运用这样的正向思维的思考方式,以合理的态度看待事情,保持对前景的盼望。
3、隔离期间更需照顾好自己,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适量运动:给自己列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的清单并执行,包括允许自己哭一哭、写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抱抱可以慰藉自己的物体、泡泡热水澡、自我对话、自我鼓励等。
4、不排斥恐慌情绪:个体针对被隔离会产生应激反应。应激反应的出现通常会遵循警戒一抵抗一耗竭三个阶段顺序,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应对缓解方式。轻中度应激反应是我们应对危机事件的正常反应。如果反应过度,需寻求专业帮助。
疑似或确诊的患者,怎么办?
请不要厌恶自己或放弃自己,你没有任何错。
1、理解他人的无力。那些冲你发脾气,甚至是咒骂的人,说的都是假的。他们可能被疫情吓坏了,无法觉察是焦虑和无力。这部分的问题需要他们自己解决,我们不用去回应。情绪上的一来一往,只会把双方拽在负面情绪中,越陷越深。我们可以主动制止这一循环。
2、接纳负面情绪。作为患者,你可能会出现应激反应,感到害怕、焦虑、生气,甚至噩梦、失眠。不用为自己的应激反应而二次紧张。脆弱是正常的。我们可以脆弱、可以生气,同时,我们可以尝试,不被情绪裹挟。接纳自己的情绪,与情绪相处。
3、积极面对疾病,遵医嘱作息。回避疾病,不但耽误治疗,也会增加你的心理压力。采取“直面”的应对方式,比如,和家人坦诚地谈论与疾病有关的信息、主动解决生病时遇到的生活问题等等。知道的信息越多,你会越有掌控感。医学专家正在日以继夜研究药物,而且有好几个治愈的案例。照医生的叮嘱,过有规律的生活,也能帮助你恢复健康。
4、缓解情绪。当我们做到理解他人、接纳情绪、直面疾病后,可以尝试用行动,离开情绪的深渊。情绪有惯性,我们容易沉溺。只有不断的采取行动,才能抵抗情绪的惯性。我们可以拉一个清单,列出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写作、抱抱玩偶、做饭。当发现自己沉溺在负面情绪当中时,不管愿不愿意,先做清单上的事。动起来,情绪慢慢会得到缓解。 事情会好起来的。
返岗人员,怎么做到安全、愉悦的上班?
1、学习疾病防控知识,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过度焦虑。
2、积极适应新工作模式在工作场所返岗者,遵守工作单位、工作场所的防护要求;如果需要与同事远程协作办公,应积极学习和磨合,降
低工作方式改变带来的紧张和焦虑。
3、远程办公的返岗者,要尽快学习和适应线上工作方式,加强与同事的沟通和磨合。
4、居家办公的返岗者,建议通过有仪式感的方式划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如准时起床,穿戴整齐,找到一个尽量安静的地方作为工作区,清晰区分上班和下班等,与同事保持顺畅沟通。
5、工作过程中,尽量避免接触疫情信息等容易导致分神的内容;执行关键任务时,应彻底杜绝无关信息,确保注意力聚焦在工作中。保持对自己身心状态的觉察,若出现过度疲劳或家里有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医学观察人员,一方面及时向上级领导或同事求助,请求换岗或休息;另一方面,可通过热线、在线咨询等方式寻求专业帮助;若自身有可疑症状,请及时
就医。
希望这些能够提供你一些技巧,让你更能够懂得如何照顾自己的心情状态。照顾好了自己,再去照顾别人。
或许你此刻觉得无助、觉得孤立。但我提供另一种想象的可能性:
想象这次的冬天比较长,自己是个蓓蕾,原本要绽开了,但遇见风雪,还是闭着,保护自己。
想象我们的小区、我们的邻居、我们的亲友们,每个家庭,都像是一个个含羞的蓓蕾。我们都在等待这次的寒冬过去。我们最重要的,就是不让自己受寒。
等待和希望,这两者保留在心中,春天终究会来。
等到春天来了,所有的蓓蕾一起绽放,你和家人一起走出来,与我们身边的邻居、露出松一口气的笑容,说:见到你,真好!
本文来源:高新医院临床心理科
联系电话:029-88332058
地址:高新区唐兴路5号。导航:西安高新医院临床心理科住院部(自在山停车场入口旁)。或乘坐34路公交车高科花园站下,路对面。
- 上一条:春天终究会来——最全《疫情心理调适手册》(上)
- 下一条:什么是儿童抑郁症
- 呼吸暂停,你中招了吗 2023-11-01
- 认识双相情感障碍 2023-09-30
- 睡眠卫生小知识 2023-08-31
- 抑郁问题,我们应该重视 2023-07-31
- 购物成瘾也是病?和赌博、酗酒一样,你需要专业心理治疗 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