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现状及危害?
我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大国,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占死亡原因第一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人们一旦罹患脑血管疾病,其致残率、致死率都非常高,对社会、家庭都将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脑血管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其他的一些动脉疾病如Moyamoya病、脑动脉盗血综合征、脑淀粉样血管病、CADASIL及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等。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年龄: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与年龄正相关,55岁以上患者,年龄增加10岁,卒中风险增加约1倍。
2、性别: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3、遗传因素:有家族史者卒中风险增高。
4、种族:黑种人比白人卒中风险高。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收缩压每升高10mmHg,卒中发病的相对风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mmHg,卒中发病的相对风险增加46%。
2、糖尿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3、血脂异常:总胆固醇每升高1mmol/L,缺血性卒中相对风险升高25%;
4、吸烟:可加速动脉硬化、刺激交感神经、升高血压。
5、心脏病:主要是心房纤颤,其它如心脏瓣膜病变、冠心病、扩心病、心脏起搏器治疗等。
6、颈动脉狭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50-99%)10年脑卒中发病率为9.3%。
7、其它:如肥胖、过量饮酒、缺乏运动、营养不均衡、代谢综合征、口服避孕药、药物滥用、睡眠呼吸障碍等等。
脑血管病都有哪些症状?
脑血管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头痛、头晕、眩晕、呕吐、平衡障碍、肢体无力、麻木、嘴歪、语言障碍(说话含混不清、语言表达障碍、想说说不出、听不懂别人的话、答非所问等)、反应迟钝、意识障碍等等。甚至有些人发病时出现癫痫、抽风等。
如何正确识别脑血管病?
如果家人或周围有人出现上述症状时您只需要通过“FAST判断法”就可以早期识别大部分卒中的患者:
F:face(脸):要求患者笑一下,看看嘴歪不歪,脑卒中患者笑的时候脸部不对称;
A:arm(胳膊):要求患者举起双手,看患者是否有肢体无力;
S:speech(言语):请患者说一句话,看是否口齿不清或表达困难;
T:time(时间):明确记下发病时间,立即送医。
脑卒中的急救措施
如果患者出现刚才说的那些症状,需要采取的紧急措施包括:1、第一时间打“120”送医院,越快越好,千万不要在家等待,错失治疗时机,脑血管病的很多治疗手段具有时效性,所以第一时间送医院非常关键;2、医院的选择也很关键,送医要就近,减少路上的延误时间,同时要送到有急诊溶栓或具备急诊取栓技术的医院,以便于患者到医院后就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合适的治疗;3、等待救护车过程中让患者尽量平卧,有呕吐的患者防止误吸,头侧向一方,有癫痫发作的患者注意防止摔伤、舌咬伤等,不要摇晃患者,条件允许可以测量一下血压、血糖等。
如何预防脑血管病?
一级预防
指对没有发生过脑血管病,但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患者的预防。一级预防的主要手段就是可干预危险因素的控制,如戒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达标,治疗心脏病,对无症状颈动脉狭窄进行干预,对于卒中高危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物等;
二级预防
指对发生过脑血管病的患者,预防其再次复发。手段包括可干预危险因素的控制;长期服用二级预防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药物:如心源性卒中患者需要抗凝替代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明天的《健康零距离》
我们请来了
西安高新医院主任医师
神经内三科主任
贾 颐
主任医师
西安高新医院神经内三科主任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介入神经病学会全国委员和急诊学组委员
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委
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
陕西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
西安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
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神经介入诊疗以及神经危重症救治工作,擅长急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 偏头痛诊断 2025-04-30
- 颅内动脉瘤定义 2025-03-31
- 延髓梗死临床表现 2025-02-28
- 什么是吉兰-巴雷综合征? 2025-01-31
- 心房颤动临床表现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