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手综合征:是一个复杂的症候群,表现为患者患手突然水肿、疼痛及肩关节疼痛,并使手功能受限。具体来说,患者出现沿神经分布和损伤区域的剧烈压痛,手部肿胀、感觉障碍,上肢烧灼感、僵硬、出汗、寒凉或发热。因疼痛较重并发挛缩,肩手综合征常成为康复的阻碍因子。
引起肩手综合征的疾病只有中风吗?并不是。中风,心梗,颈椎病,上肢外伤,肩关节疾病,截瘫,肺疾病,内分泌疾病……都可能引发手综合征,甚至还有原因不明者。它可以是原发的,但也可由不同因素促发,如轻微的周围神经损伤及中枢神经障碍。
肩手综合症是引起残疾的一个主要原因,它通常影响一个肢体,但也可影响多个肢体或身体的任何部分,仅有1/5的患者能够完全恢复以前的活动。
病因 1.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2.Moberg的“肩-手泵”理论 3. 过度牵拉引发炎症反应,出现水肿和疼痛 4. 腕关节受压迫的同时被牵拉并掌屈 5.输液时液体渗入组织内 6.手受到意外的小伤害 临床表现 包括肩和手两部分,以手部症状为主。其病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持续时间3~6个月。患者在上肢受伤或疾病之后,肩部发生烧灼性不适感,继之手和手指出现肿胀、疼痛。有时,仅有手的症状而肩并无改变。上肢多呈下垂位,随病情发展肩运动范围渐减小、屈指受限疼痛、手及手指被动运动疼痛、手和腕骨骨质疏松。 第二阶段 持续时间3~6个月。手和手指肿胀减轻,指痛加剧,手指运动进一步受限。手和手指皮肤变光滑,显示神经营养不良。掌筋膜可挛缩增厚,很像Dupuytren's挛缩。 第三阶段 为病程一年以后。手变得僵硬,出现畸形,皮肤萎缩变薄,疼痛消失。手畸形的出现取决于手内在肌的改变、手屈伸肌的改变。 有学者认为,肩手综合征也可称作“手综合征”,因为其主要表现为手部的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而肩痛往往只是机械性因素导致的,甚至可以只有手部症状而无肩部症状。因此在治疗时,手部症状和肩部症状应该分开考虑。 诊断 1.手和腕部水肿 2.手部血管舒缩功能改变 3.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触痛 4.皮肤温度改变,异常出汗 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 使用改善循环 ,营养神经 ,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可 以收到缓解水肿 ,减轻疼痛的良好效果。 例如,七叶皂苷钠有改善循环、抗炎、抗渗出、消肿胀作用,扑尔敏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二者合用起到协同作用。 2.辅助器具 手指动力性夹板,有助于防止发生畸形,恢复手指、手的肌力。 3.止痛、颈星状神经节封闭 4.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 (1)主动运动:例如让患者仰卧,上肢保持上举,往往能刺激伸肘肌活动。肌肉收缩为减轻水肿提供了良好的泵的作用。任何可以刺激患肢功能恢复的活动,特别是抓握活动,都可以应用,如在治疗师帮助下拧毛巾,抓握木棒再放松。 (2)被动运动:小心地进行肩关节的被动运动可以防止出现肩痛,手和手指的被动活动也应该非常轻柔,不应引起疼痛。在手水肿时,治疗量要适当控制,治疗师应在患者仰卧位、上肢上举有利于静脉回流的情况下进行活动。水肿减退,疼痛减轻后关节活动度会很快恢复。另外患者应积极进行功能锻炼,避免或延缓畸形发生。 5.压迫性向心缠绕法: 拿较细的毛线从拇指指尖开始,迅速缠绕,直至五指及掌指关节全部缠绕后迅速松开毛线,如此反复,可缓解水肿。 6.肌内效贴的应用: 在手指肿胀明显处首先采用爪形贴布,手掌背屈位,贴扎起端从前臂无肿胀处,于手背部沿着淋巴走行,止于手指间隙。注意:不在贴布上施加任何拉力或仅施10%以下的拉力。腕部可加以I形贴布固定,限制腕部的过伸过屈。 预防 肩手综合征是一种复杂而难治的并发症,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和治疗师都应特别警惕它的发生。肩手综合征虽然可怕,但在日常照护中是可以预防的。 1.良肢位摆放 从入院就开始,在卧、坐、站体位中注意保持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正确位置。腕部处于背屈位,避免完全掌屈位或上肢悬于轮椅的一侧;平卧或患侧卧位时应使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健侧卧位时肩关节屈曲约90°,肘关节伸展,手握一毛巾,保持腕关节的背屈。 2 .正确的转移 搬运患者时,应托住患者的肩背部,腰部、臀部,避免牵拉患者上肢来变换体位或进行搬运,穿脱衣服、翻身、体位转换时,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患肩、患手。 3 .其他 避免在患肢输液,天冷时注意患肢保暖,如有肩部症状,睡眠时避免肩部外露,最好配戴护肩。 有些
- 上一条:春节期间各种潜在危险因素 如何预防脑血管疾病
- 下一条:肌肉为什么会萎缩?
- 高血压 2024-07-30
- 关注卒中黄金时间,拯救生命脑细胞 2024-06-30
- 良肢位,你知道多少? 2024-03-30
- 缺钙有哪些身体信号?有哪些影响? 2024-02-28
- 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 202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