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痔疮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长,一项2015年最新全国肛肠疾病流调结果提示,我国18周岁以上城镇及农村居民中的常住人口中,肛肠疾病患病率高达50.1%,而痔是最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占所有发病人群的87.25%,其中以内痔最为多见,占痔发病人群的59.86%。
痔为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内痔由内血管丛组成,外痔由外血管丛组成,正常的内痔血管丛由三个软性充血垫组成,称为“肛垫”或“痔”,临床实践中所指的“内痔
”用于描述由肛垫的异常增大引起的疾病,即肛垫在“出血”和/或“脱垂”。
人体直立位、怀孕、肥胖、腹水、排便困难、坐马桶时间过长、剧烈举重及剧烈运动均可过度增加腹内压,随着腹腔内压力升高,加上直肠静脉内没有瓣膜,可以限制排便时静脉窦内静脉引流,导致内痔丛小动脉-小静脉吻合异常扩张。现代人采用了排便期间坐姿,肛门直肠角得不到校正,因此需要更大的腹内压力克服障碍。
内痔的临床表现为:
1. 无痛性、间歇性便少量鲜血,数月后可自行停止,但会反复出现,血大多在大便表面,有时为便后滴鲜血,出血严重可呈喷射状,如长期反复,可出现贫血;
2. 内痔脱垂常见于内痔三期,多先有便血,再有脱垂,越到后期脱垂越严重,因后期体积增大,逐渐与肌层分离,排便时易被推出肛门外,轻者便后可自行还纳,重者需要用手托回,严重者在咳嗽、体力劳动等腹压增加时也能脱出肛门外;
3. 单纯内痔无疼痛,但可有肛门下坠感,只有当内痔脱出、嵌顿、水肿、感染、坏死时才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4. 后期内痔由于痔反复脱垂,肛门括约肌松弛,分泌物流出刺激肛周皮肤,出现潮湿及瘙痒,有的还出现肛周湿疹。
内痔分为4度(4期):
I度:排便时出血,便后出血停止,痔不脱出肛门;
II度:常有便血,排便时脱出肛门,排便后自行还纳;
III度:痔脱出后需要手辅助还纳;
IV度:痔长期在肛门外,不能还纳。
痔的治疗:
一般治疗
1. 保持排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2. 避免过度劳累、负重、下蹲或久行;
3. 适当户外运动,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
4.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肛门清洁,穿舒适、宽松的内裤;
5. 多吃水果蔬菜,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主要有痔疮切除、吻合器粘膜环切、缝合术等,但其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形成大面积创伤,造成大量出血、甚至还有脱肛的风险,导致患者闻“痔”色变,迟迟得不到治疗。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成为了消化科医师手中的“利器”,可以“精准化、微创化”的对许多疾病进行内镜下治疗,内痔也为其中的一项,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操作简单等优点,最常见的内镜下内痔治疗方法包括硬化治疗、套扎治疗。
硬化治疗的原理为:将硬化剂注入到内痔黏膜下,引起局部结缔组织产生瘢痕化改变,产生固定和悬吊作用,上提松弛的直肠粘膜脱垂或下移的肛垫,达到治疗脱垂的目的,痔核内注射产生化学消融作用,破坏血管内皮,促成血栓,闭塞内痔血管,纤维化以后使内痔静脉团萎缩、闭塞,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
近两年来,西安高新医院消化内科已经常规开展透明帽辅助下内痔硬化治疗术,自18年初至今,已为众多有“痔”青年摆脱了烦恼,术中及术后痛苦小,患者仅在常规肠镜检查时就可轻松根除内痔,看完这些,有“痔”青年,赶快行动起来吧!
- 乙肝病毒:从“隐形杀手”到“可控对手”,这篇科普让你轻松看懂! 2025-03-30
- 《哪吒2》里藏着的消化秘密,你发现了吗? 2025-02-28
- 小阑尾,新世界 2025-02-11
- 肠子总是咕咕叫,究竟怎么回事? 2025-01-02
- 身体里的“肝胆相照” 2024-12-01